太原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2477|回复: 0

《"刘副院长"的生命火花》

[复制链接]

2375

主题

281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570
发表于 2022-9-17 17:37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西
本帖最后由 优简太原 于 2022-9-17 17:39 编辑

《"刘副院长"的生命火花》(酱油文学)
养老院与幼儿园相反。幼儿园里都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。吱吱喳喳一片,欢蹦乱跳的娃,个个是家里的小祖宗。养老院暮气沉沉。住着百十个老人。蹒跚的步履,无风就闪烁着颤抖的身影。移动的轮椅车。满目是晚景的凄凉画。自从刘院长来到养老院,这个静寂的小院子活泼了起来。"张哥,这两天食欲咋样了…。柳姐,腰不疼了吧…。你看看,擦地的拖把得拧干水,湿淋淋的脚下会滑。这样,这么弄才好…”。刘副院长大嗓门子,中气十分的足。他戴着显眼的值班红袖章。他生来就长的三分喜气相,圆嘟嘟的脸,眼睛一条缝略宽些。头顶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中央。顶门油光,四周的头发也稀疏的剩下没多少根,但抿得十分齐整。笑的灿烂时,一朵莲花开在脸上。"刘副院长好!"无论90岁的老头,还是80多的老姐,都对刘副院长的热情问候充满善意,个个笑眯眯地招手。老来孤寂,人气力气不济了,听到句好话就像暖阳照射。看到年轻的保洁员擦地不得法,刘院长过去做示范,拖布沥完水,用手拧干。严肃过后马上嘻嘻一笑。"知道了,刘副院长!”小姑娘说刘副院长时提高了声调。刘副院长果然开心。


倒歇的是养老院发生的故事。天龙山横亘在城市的西南部。一个佛头丢而复失,央视新闻后曾经震惊了海内外。人们这才聚光这座美丽城市。这里有除了敦煌石窟,云岗石窟,龙门石窟,麦积山石窟之外,国内第五大的摩崖石刻群。还有开凿时间更早,体量巨大,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的蒙山大佛。这座古老的雄城有大佛们日夜守护,自然是好风水好气场。所以"金仗养老院"就修在了山脚下。
不敢说养老院是朝阳产业。因为这里面都是夕阳照耀下的男女。人老了不能自理的,与儿孙分离了住在此地。这叫有奈无奈,瓜皮就菜。但凡有好儿女孝顺的,居家康养,天伦之乐何其美好。养老院开办已有5年之多。张院长起初办养老院也不是为发财致富。她是某大医院的主任医师,老伴还是单位的领导。独生女还挺优秀。家里不愁吃喝的。仿佛是突然菩萨心肠发见,情怀使然,办了这家养老院。养老院有多忙,昼夜有操不完的心。都是来自生活方面的麻烦。人到耋耈之年,好像都是一堆跑了几十万公里接近报废的老车,一动浑身哗啦啦的响。这个疼,那个痒。康养人难静。有人的地方,都是江湖,一大家子,你长我短,七七八八。生活方面的闹心事儿也是没完没了,下水堵了,上水漏了,饭吃的冷了热了咸了淡了,都是毛病。张院长说,谢天谢地,现在终于来了位刘副院长,省了她一半的烦心。
男人不能说芳龄多少。要说刘院长的贵庚,他已75岁。按说他也是养老院的标准服务对象,怎么就聘任当了副院长,还得从一年前说起。
刘副院长的俗名叫刘贵友,原是市直机关某单位的处级领导。单位评价老刘人心良善,性格温和,有很好的人缘。老刘在单位手脚勤快,爱管闲事。谁也有性格上的小缺陷。老刘虚荣心强,好面子。熟悉的人明白,见了老刘要称官名,刘处长。直不隆同的喊老刘的话,会让他很不开心,脸要拉下来。花甲之年,依依不舍的从岗位上退了,有两三年闷闷不乐。一晃就退休10多年过去了,身体好,精神也很足。钞票够用,家庭和睦,儿女争气。幸福条件一并齐全。年过7旬之后,老刘变了,忽而狂躁不安,无故和老伴动气发火。尤其贪杯。3两酒下肚之后,闹腾的没了底线。一辈子文声雅气的,像变了一个人,粗口脏话,妈x妈x的大声吼叫。有时还摔杯砸物。搞得四邻不安,全家经常鸡飞狗跳。家人头疼的要命。
儿女们把老刘哄到几家知名医院神经内外科,各种CT、核磁共振、化学检验。身体检查过没有任何的异常。老刘各项指标倍儿棒。医生说这种状况也不多见,可能是荷尔蒙之类的分泌过于旺盛。给开了点儿镇静的药。可这样连续增加睡眠也不是长久的办法。化学镇定剂吃多了,会早早诱发出老年痴呆症更糟糕。老刘的大女儿也在医疗部门工作,她和养老院的张院长有交集。很孝顺的儿女,被老爹折磨的很郁闷。偶然与张院长聊起来,便问道求计,他爹的这类情况该怎么办。


金仗养老院在本市养老行业小有名气。张院长听了陈述,说换个环境也好,问老刘愿不愿意到养老院。其实张院长心里敲起了不啷鼓。养老院收一个狂躁不安的老人,谁知有多少幺蛾子飞出来。很头疼这样的顾客。
人世间最有灵犀的莫过父女。老刘的女儿还真动了心念。想让老父亲换个生活环境。她和张院长进行了沟通。刘家的几个子女经济条件都很好,情愿在护理费用上多缴纳养老院两成。张院长于情于理无法拒绝,说上养老院试着几个月看看吧。
老刘的女儿说服父亲很艺术。她最懂老爹的心思。老刘脾子犟,是顺毛驴,虚荣心很强,特别是个超级官迷。心里编排了一下,她绝不敢提养老二字。试探的告诉老刘,说有个养老院招聘搞管理的老年副院长,老爹有想法没。她特别强调说养老院的张院长是正高职称的专家,相当于行政的正厅级干部。每个月养老院还给2千元的职务补贴呢。补贴当然是他女儿现编的说辞,儿女们自己掏腰包顶账。"那么副院长就相当于副厅级干部?",老刘果真动心了。几乎从座椅上蹦起来,干巴利脆的答应了,"应聘,我乐意!"。
就这样,老刘顺利的进了金仗养老院。还挂上"副院长"的衔头。张院长也很配合,在老人大会上还当众宣布了聘任。其中奥妙别人当然不会知道。用人必须的知人。张院长的情商不低。她见老刘虽年过七旬,身体没啥毛病,以前又做过领导。一到养老院"副院长"岗位,还立马进入角色,要求张院长分管工作职责。令刘家人惊异的是,如同吃过了神药,老刘那种狂躁症现像一下子治愈了。尤其在张院长面前,乖的像猫一样柔软。
两个月以后,因为出现了刘副院长,养老院还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张院长把养老院的后勤保障让刘副院长"分管"后,院内环境整洁,草坪勤浇水,变绿了,坏了的围栏刘副院长亲自动手修好。厕所的上下水一直跑冒滴漏,还有厨房地上的油腻污渍,都得到彻底的改善。每晚睡觉之前,刘副院长都要认真的巡查一遍老人的宿舍,检点窗户关好了没有,亲切的问询冷暖如何。然后道一声晚安才回屋歇息。对刘副院长的好评如潮。比天上掉下林妹妹还开心,张院长更是大喜过望。意外收获了一个极其称职的副院长,肩上的担子主动有人挑,她轻松了许多。因为服务的提升,金仗养老院在城市各社区博得了好名声。



上年纪的人老眼昏花,为容易识别找领导,刘副院长戴上了红袖章。百绿丛中一点红,挺招眼球。他仿佛年轻了许多岁。老刘的儿女也惊奇,他爹变了,迎来了第二春。每月底,刘副院长按时领到2千元"工资"。他的敬业有口皆碑。老年还有定期收入,开心。但钱对他不很刺激。他喜欢别人满满的叫一口刘副院长。特别是议论到"副院长"的职别,相当于副厅级干部,老刘一听到称谓后的甜蜜模样,真是如沐春风。有人描写到权力时,说是激发荷尔蒙分泌的春药。看到许多富的流油的大资本家,每天注射好几万一支的什么干细胞,对抗分秒袭来的"老"衰与身体氧化,努力要把生命多挽留若干年月。老刘的药无成本。他的精力旺盛来自于意念的力量。开心是无与伦比的身体补品。他每天活的自律。早晨一起来,洗漱干净,衣服换的勤快,镜子面前摇着脑袋前后审视一遍。把自己收拾的利落,立即进入工作状态。院里院外,厨房卫生间,楼梯走廊,连栽种的苗圃花草,都要巡查扫描。地上有块纸屑、烟头,立即拣起来。兜里常装着一个小笔记本,发现某处有安全隐患,或围墙脱皮,或电线有隐患,或看到哪个老人有状况,他用笔头子记下来。件件事儿都在当日落实到位。刘副院长!您好!一声问候,老刘浑身的毛孔张开了。左臂上的红色袖章自然与众不同,只要这一点红晃动在养老院的任何角落,哪里就阳光充足,生机盎然。一晃一年多过去,又一个中秋节来临。节日了。女儿早早的开车接他回家团圆。老刘本不想回去,说工作很忙,他离开养老院片刻觉得不歇心。无奈女儿苦口婆心。回家时他的红袖章也没有往下摘。四下的老邻居见了老刘吃了一惊。这奔八的老汉有逆生长的意思。红光满面,腰板子都挺直了,走路带风的。与人谈吐温文尔雅。哎哟,神奇的变化哇。红袖章当然是聚焦的话题,自我一介绍,挂职养老院的副院长。老刘特别的要强调一下,院长相当于正厅级干部。言下之意当然不能正面说了。金仗养老院因为有了刘副院长,各样服务做的有声有色,年底还被民政部门评为行业的先进。张院长还发现意外的现象,在老刘的影响下,养老院的男女老年人似乎都有了精神头。老刘还经常组织大家开故事会,进行才艺表演,老年人派对伴舞活动。


人无完人。男人常患的通病老刘也有。一段时间,人们发现老刘视察厨房的频率太高。原来养老院的厨房里添了一位新的员工,50岁出头的卫大姐。这卫大姐生的有些姿色,虽是半老徐娘,但小眉小眼,两个酒窝还在散发青春的余气。尤其卫大姐那得体丰腴的身材,前后鼓的很是突出。男人们虽老了刀钝,却是眼贼了更多。这倒成了养老院一道难得的风景。一个时期明显的有变,老汉们户外活动的多了,精气神好了,捕捉卫大姐的影子也是心照不宣。这也就能懂得了日本养老院的体验,老人家们定期洗澡时有年轻人帮助的意思。老刘近水楼台,对厨房工作更加关心。有个文化老汉描绘刘副院长,一见卫小姐,那殷勤讨好,咸猪手马上痒的,好像轻快的要长翅膀飞翔。养老院并不是一块不再污染的社会净土。人的身体灵动性差了,思想却会更加活跃。舌头这东西柔软,是生命中最不老的器物。一度还听到了刘副院长的不少绯闻。有的说他给卫大姐礼物,有的说他在卫大姐身后手舞足蹈,还有的说他偷偷的摸卫大姐的屁股。有的动了逻辑思维,判断刘副院长与卫大姐已有了一腿……刘副院长也听到了这些描红画绿的闲话。身正不怕影子斜。他自己对卫大姐的确有贼心无贼胆,蠢蠢欲动也是真的。思想犯罪,但他没任何出轨的动作。多数贪官一有权势,立刻拴不紧裤腰带。刘副院长却时刻牢记自己是领导,他更不能晚节不保。两年过去了。刘副院长不是昙花一现。他始终如一的履行职责。张院长履行了一个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。她的善良和爱心远播四方。她在外好管闲事,朋友们有啥事儿都愿找她帮一把。经营养老院难。她自己年近花甲了,还费这么多心操持如此的一个大家庭。有几个老人终老,儿女远在海外赶不回来,张院长还代行家人的角色全程送行。当然本文的焦点,写的是刘副院长的事儿,略带张院长一笔。冷漠的世风之下,养老院不是亲生的骨肉,却和谐的热成温馨温暖的人家。金仗养老院的牌子也响起来。城市的许多老人家闻声而动,想到这里度过余年。但床位少,服务有限,找关系也不好入住。今日的成就,刘副院长当然是功不可没的。他的故事多着呢,不多赘述。有感兴趣想认识刘副院长的,反正离城往南去不远,可去现场直感了。



本文是受托张院长,也为刘副院长的生动事迹感动捉笔胡说的。社会大批老年人享清福,越养越老,越享福劲头儿越不足。怎么回事儿?文化有时很害人。刘副院长是活标本。他不吃任何补药,没做什么抗氧化运动,如此忘年的活着,又崩溅岀如此丰富多彩的生命火花,真还够耐人寻味的。(本文纯属文学。虚构内容勿对号。在此特别感谢太原市清徐金拐杖养老院的王洁院长,提供了许多可供思考的创作素材。)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优优简简,百怨不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